君君主这一章是讲孝子在朝廷奉事君主时应有的表现《孝经》论孝核
君,君主。这一章是讲孝子在朝廷奉事君主时应有的表现。《孝经》论孝,核心却是以孝劝忠,以孝治天下,本章置于《丧亲章》前为压卷之章。《三国志》记载,孙权让严畯背小时候念过的书,严畯背起《孝经》“仲尼居”来,张昭骂他是“鄙生”,说道:“臣请为陛下诵之。”他诵的是“君子之事上”。结果,在场的大臣们“咸以昭为知所诵”。可见《孝经》的事上忠君思想深入人心,有学者批判《孝经》乃是“变相《忠经》”,是很有道理的。
子曰:“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],退思补过],将顺其美]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]。《诗》云:‘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。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]?’”
]进:上朝见君。孔传:“进见于君,则必竭其忠贞之节,以图国事,直道正辞,有犯无隐。”
]退:下朝回家。孔传:“退还所职,思其事宜,献可替否,以补主过。”刘炫《孝经述议》说:“炫以为尽己之忠,无事不尔,非独进见于君方始尽也;补君之过,每处皆然,非独退还其职始思补也。”“施之于君则称进,内省其身则称退。尽忠者,尽己之心,以进献于君;补过者,修己心以补君失。故以尽忠为进,补过为退耳,非谓进见与退还也。”(见《复原》)按,“进”、“退”对举,是一种修辞手段,不能过于死板生硬地理解它们的意义。
]将顺其美:这里是说,君王的政令、政教是正确的、美好的,那么就顺从地去执行。将,执行,实行。
]上下能相亲也:概括而言,臣能效忠于君,君能以礼待臣,君臣同心同德,就能相亲相爱。孔传:“道(导)主以先王之行,拯主于无过之地,君臣并受其福,上下交和,所谓相亲。”
]“心乎”四句: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隰桑》。原诗相传是一首人民怀念有德行的君子的作品。这几句诗说,尽管心中热爱他,却因为相隔得太远,无法告诉他;只好把热爱之情藏在心中,不论何日何时都不会忘记。遐,远。
孔子说:“君子奉事君王,在朝廷之中,尽忠竭力,谋划国事;回到家里,考虑补救君王的过失。君王的政令是正确的,就遵照执行,坚决服从;君王的行为有了过错,就设法制止,加以纠正。君臣之间同心同德,所以,上上下下能够相亲相爱。《诗经》里说:‘心中洋溢着热爱之情,相距太远不能倾诉。心间珍藏,心底深藏,无论何时,永远不忘!’”
丧亲章第十八
- 鉴别正版CD的十条方法 让你不再花冤枉钱[图]
- 分享通用开瓶盖的小窍门 让你不费力气打开难以拧开的瓶盖[图]
- 欲贪欲许慎注“竞驱也”按即赛马善于下棋的人不想先夺取胜利不担[图]
- 籝者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也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、二斗、三斗者茶[图]
- 六祖呵斥道顶礼头不触地与不顶礼有何不同?你心中肯定执着于一个[图]
- 三陟穷晨暮朝朝暮暮尽在跋涉中度过三陟《诗经·周南·卷耳》有“[图]
- 根柢称为柢 . ,雕谓之琢 参见 . 和[图]
- 本篇摒弃了世俗关于“宝”的概念主张以道德为宝文章一开始就提出[图]
-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一本作“万山”《[图]
-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“背水一战”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“[图]